澳门金沙城中心

鲁迅文学奖得主叶舟在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揭秘西北故事
  • 发布人:党委宣传部
  • 时间:2024-12-30
  • 点击:0
  • 来源: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近日,甘肃作家协会主席、鲁迅文学奖得主叶舟,走进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为全校师生带来《在山城重庆眺望河西走廊》专题讲座。重庆市作家协会主席张者、《环球人文地理》总编辑李海洲、乐山市作协名誉主席龚静染、著名翻译家董继平、重庆新诗学会副会长刘东灵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

图为作家叶舟

  讲座现场,叶舟带着最新出版的散文集《纸旷野》,向师生介绍起书名的由来:“这本书出版后有很多媒体在问,为什么大家都喜欢旷野。去年正月,出版社邀请我去上海为《凉州十八拍》签名,为了赶在元宵节回家和家人团聚,我在三天的时间里签了5000套新书,右手几乎落下‘残疾’。大家都知道,在雪原上会得雪盲症,那次签到最后,面对着雪白的扉页,我也几乎患上这种病症,全靠惯性才把书签完。三天后回家,湖南文艺出版社催稿,要散文集的书名,我就想起那片雪白的扉页,这就是纸上的旷野。”

图为讲座现场

  叶舟生于兰州,在许多人的印象里,西北是缺水之地,于是理所当然地以为,他的“舟”字是表达对水的渴望。可实际上,叶舟从小喝着黄河水,吃着黄河水灌溉的蔬菜长大。除了在鲁迅文学院培训的几个月,他从未离开过黄河。这个他在三天里写过5000多次的名字,却有别的来处。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叶舟偶然从一家报纸上发现了一则启事,当地准备拍卖几条街道的名字,其中的一条街道,就叫一只船。叶舟突然急了,一只船街道是他的出生地,也是“舟”字的由来。

  那年夏天,叶舟跑遍了当地的图书馆,走访了黄河岸边的土著居民,收集资料,写下了六篇文章,准备刊登发表。在他的叙述里,“一只船街道”始于百年前左宗棠收复新疆之际。湘军挺进新疆前,左宗棠的帅帐就驻扎于兰州城外的一片乱坟岗上,而这就是一只船街道的前身。之后战事紧张,阵亡士兵短期内无法运回湖南老家,只能暂时安置在乱坟岗一带。依照湖南的昔日习俗,乱坟岗上筑起了一只大帆船,召唤着战死异乡的亡灵。后来,这片曾经的乱坟岗子有了居民和商业,就被百姓们叫成了“一只船”。叶舟写成的文章只发表了三篇,“一只船”就摆脱了被更名改姓的命运。

  “我写过很多书,但此生做得最漂亮的一件事,就是保卫了这条街道。人生有时候是从旷野到一条街道,有时候却是从一条街道抵达旷野,”叶舟说。

图为叶舟签名赠书

  叶舟用丰富、独道的语言,为师生娓娓讲述了他的文学故事。讲座结束,还现场为学生签名赠书。

  张者说:“叶舟在河西走廊,而我在真正的西域。80年代,我考到西南师范大学读书,从家里到重庆,绿皮火车整整开了七天七夜。进四川后,看到的山清水秀的景色,我发誓再也不会回去。可实际上,我一直都在写兵团,写我的家乡。最开始对于叶舟的关注,也是因为他写大西部,我们共同的故乡。他像是一个勤劳的考古人,用洛阳铲,一铲一铲地挖出了深刻又广阔的西北故事。”

  “叶舟是作家中的劳模,《敦煌本纪》100万字,《凉州十八拍》120万字。现在据说已经开始准备第三部作品了。叶舟早年写诗,九十年代初便在《诗歌报》头条发表组诗,影响很大。多年后,他转攻小说,靠《我的帐篷里有平安》拿了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鲁奖的小说奖竞争最激烈,放眼整个文学界,叶舟这种情况都不算多见。” 李海洲说。

  “很多小说家没有诗歌经历,语言训练不够,虽然小说的高下不能仅凭语言来判断,但我个人更喜欢有诗性的小说,除了人物、情节,还有语言之美。叶舟的语言就非常独道,我称为‘叶舟体’,上接古典特征,又展现出当代性。”龚静染说。

图为叶舟在钓鱼城游览

  在合川期间,叶舟登上有“上帝折鞭处”之称的钓鱼城。 “我看到一些讲述和史料,都把钓鱼城描写为遗址,但我认为这里可不是什么过去时,而是现在进行时。此时此刻,我们仍然能听到这座城的心跳和脉搏,它是中国人意志力与精神性的高地。我来自敦煌,谁又能说莫高窟的飞天和神佛是凝固的、逝去的呢?”叶舟说。

  据悉,本次讲座为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精心筹备的系列活动《名家进校园——大师写作课》的第五场,也是该系列活动在2024年的收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