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金沙城中心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召开“援疆计划”师生回校座谈交流会
  • 发布人:党委宣传部
  • 时间:2024-01-05
  • 点击:396
  • 来源: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12月28日晚,参与学校“援疆计划”的60余位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师生带着满满的收获凯旋而归,在学校会议中心与学校领导、教师们一起交流支教新疆的故事与感悟。

副校长孙敏、校长助理吴静及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参加。座谈会由学院党总支书记陈婷婷主持。

副院长张普安首先就同学们的实习情况作总结。同学们从实习动员时的担心与茫然,到今天的淡定与成熟,在援疆实习中交出了满意的答卷。支教过程中,同学们学会了教学方法,践行和感悟了无怨无悔、润物细无声的师德,“你们敢为人先的勇气,克服困难的决心,传播文化的情怀,投身边疆的大义,是援疆实习的核心内容和全部意义。对学院工作来说,你们丰富而精彩;对于个体而言,洛浦一定会成为你们人生华彩的音符。”

随后,3位学生代表分享了援疆支教期间的故事与体会。

易贵飞同学讲述了自己在新疆通过情景式教学,对当地老师进行普通话培训、推广普通话,加深文化交流方面的体会。他说,从最初的交流困难,到最后即将离开,很多当地教师关切地问“易老师,你还来吗?你来的话我们来接你。”易贵飞说,这种真诚和热情让他感动,让他获得成就感,在文化交流中深刻感受到民族认同感,让他认真回味支教的意义,斟酌人生的选择。

吴紫阳同学分享了他在洛浦县第三中学帮助同学们爱上学习的故事。面对一群不太爱学习的孩子,从最初精心备课上课却面对学生的迷茫,到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他总结出“多听”“多写”“多问”的“三多”经验,通过寓教于乐的课堂改变了孩子们对于语文课程的认识,在故事与游戏中传递语文知识,在玩的过程中扩展语文知识,为孩子们的未来打下基础。同时以学识眼界之“强”折服学生,拉近与他们的距离,提升他们学习的兴趣。他说:“我已经将援疆作为自己职业规划的第一目标,我要继续努力学习相关知识,更好地与当地教育结合,给他们传授语文知识,以提升当地的教育水平。”

廖苗苗同学结合自己在洛浦中学作为阅览室管理教师、社团指导教师的经历,分享了几个案例。她总结出做好基础教育的几个小技巧,第一要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引起他们的求知欲;第二要关爱和信任学生,多在他们身上花心思,多给他们展示的机会;第三要主动帮助学生出成绩。她引用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的话与大家共勉,“教育应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它能给小孩子带来自信、快乐。”她说,希望大家都能够成为自己小时候期待的老师的模样。

院长段茂升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他说,这次援疆支教实习中,感动于同学们的不退缩,感动于学校领导与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也感慨于同学们的敢于担当,支援边疆,奉献青春。同学们在援疆支教育人之余还担负起普及普通话的任务,是学以致用;文化的交流,更是让中华文明薪火相传,体现出新时代大学生的奉献和大爱精神。“你们给学生种下了希望的种子,待到春暖一定花开。”

校长助理吴静在分享中谈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使命。当代青年应当在时代洪流中去谋划自己的人生、创造自己的未来,赴疆同学们用自己的行动回应了这句话。支教过程中,同学们种下了自己对未来期许的小种子。躬耕教坛的初心,也将成为大家今后成长和发展的源源动力。“青春无问东西,岁月自成芳华。”她希望同学们不断探索充实自己,努力成长为“四有好老师”。

孙敏副校长在总结讲话中表示,本次援疆支教活动在学校的教学实习工作中创造了多个“第一次”。从出征时的担心到中途看望后的放心,再到今天看到同学们充满笑容、带着收获、满载而归,让我们彻底放心。这次实习的机会难得,大家的付出是值得的。同时向同学们提出了“五个一”要求,“准备讲好一个与少数民族地区师生共同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故事”“准备一个生动的教学案例,向师弟师妹们现身说法”“分享一场澳门金沙城中心班主任工作的体会”“向学院学校提一条有关教育教学的意见建议”“做好‘三习贯通’的最后‘一习’——实习后的研究学习与总结”。他嘱托同学们,要走好师范这条路,就要确立目标、打下基础、站稳讲堂及追求卓越。大家回来后,要抓紧时间弥补不足,争取以更好的学识和技能踏上未来的征途。

据悉,“援疆计划”于今年初启动。8月28日,学院63名师生启程前往新疆洛浦县,在洛浦县6个中学开启了为期4个月的支教实习。在支教实习中,61名同学担任了当地中学语文等科目的教学,为推动普通话、促进民族文化交流作出了不懈努力,得到了当地教育部门的高度赞扬。

实习结束后,洛浦县教育局局长许万江致电学校,感谢学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师生在新疆期间对当地学校的贡献,肯定了全体支教师生的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并向学校全体师范生发出邀请,希望明年能够有更多的同学前往该地支教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