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人:党委宣传部
- 时间:2020-11-17
- 点击:5080
- 来源:艺术学院
?
2020年11日6日,艺术学院第五届第十次《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作品展映在广艺楼一楼大厅拉开帷幕。
本次作品创作及展映由艺术学院院长张友刚担任节目总监,党总支副书记张琼瑶担任监制,副院长顾硕、杨璟担任顾问,该院党总支、广播电视编导系对节目制作及展映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展映过程中,张友刚对本次节目展映中所采取的新形式“云录制”作出了高度评价,并表示对课程未来充满期待。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电视新闻节目制作》是澳门金沙城中心艺术学院的一流课程,自2013级开始,该课程每年两次的作品展映就备受师生关注。本次展映作品是2017级同学们在抗击疫情的有限条件下,以“云时代”为主题,利用“云录制”、“云采访”等方式制作形成的深度报道。展映作品共19部,包括云监工、云购物、云生活、云锻炼、云生态经济、云旅游、云蹦迪、云结婚、云授课、云考试、云服务、云直播、云放映等“云时代”新闻现象及事件,不仅集中展示了“云时代”下普通民众的生活状态,更深层次剖析了“云时代”对政治、经济、社会的巨大影响。
作品展映从早上8:00一直持续到下午17:00。展映现场,同学们和老师们纷纷驻足观看并留下了溢美之词。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向学长学姐们学习,坚守荣誉再造辉煌。
张友刚院长
在观看作品展映后,记者带着对一流课程的好奇,采访了艺术学院院长张友刚。以下是采访精选:
通过线上的方式打破了时间、空间的制约,这样就可以让我们采访的内容,采访的面更宽一些,这是“云制作”的一个亮点。
展映现场
问:由于疫情影响,这次展映的作品比较特殊,不像我们这样面对面的交流,而是采取了“云录制”“云采访”的方式,您认为此次展映最闪亮的地方是什么?
张:闪亮的点就在“云新闻”上,因为以前我们并没有去注重“云制作”,更多注重的是线下面对面的新闻模式。这次由于受疫情影响,从客观上促使我们走到“云”上,进行“云制作”,这种新的形式可能给制作带来不便,比如缺少了面对面的交流,也可能导致涉及面不太广,所以这种模式有它的一些不足。但是它的好处在于,它可以让我们的时间空间进一步拓展,通过线上方式打破了时空制约,这使我们采访的内容更丰富,采访的涉及面更宽泛。我认为这反而成了一个亮点。
展映现场
问:本次展映已经第五届第十次了,您认为还会带给大家兴奋感吗?
张:完全可以。因为新闻本身就是一个每天都在更新的东西,它不是像其他的一些内容,比如小说,只要写好时空就固定了,但是新闻制作突出的就是它的新闻性,因为每天都有新的事情发生,就会有新的东西让我们去了解、去报道,因此这个激情是永远存在的。
展映现场?
我们尽可能的报道一些人们所关注的事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那么我们就一定要把我们的新闻,我们的视角面向人民,为人民而做新闻。
问:新闻制作课程是我们艺术学院的一流课程,您作为总监有什么样的指导意见?
张:我觉得新闻制作课程的教师团队很用心,在课程建设各方面都做得很好。比如好的团队、好的课程构思和安排、课程科研教研活动以及课程成果等等,所以我院在新闻制作课程的建设上是比较完备的,这些比较突出的方面,让它可以成为我们的一流课程。当然,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去关注社会、关注热点、关注新闻,尽可能的报道一些人们所关注的事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那么我们就一定要把我们的新闻、我们的视角面向人民,为人民而做新闻。成立以来,艺术学院始终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坚持“教学做合一”,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成长、锻炼和提升自己的能力。近年来,同学们的作品在各大新闻作品比赛中获奖无数,这便是最好的成果例证。??
问:2016级同学的作品《苹果奇遇记》斩获得全国大学生经济新闻大赛一等奖,学院是怎么培养我们同学们的实践创作能力的呢?
展映现场
张:学院在专业培养方案上,注重人才培养,特别是我们遵循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把“做”作为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学相长重在学生的“做”,我们坚持“以做为本”来培养应用型人才。我认为,在这个课程上艺术学院是做得很好的。新闻制作需要学生自己构思,自己撰写文案,自己参与采访,自己进行录制,充分体现了我们的学生在“做”方面的能力,这也是艺术学院学生在校成长的一个特色。
? ??电视新闻节目制作课从成立之初就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学院通过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希望培养出德艺双馨的学生,更希望学生今后能在艺术领域上作出贡献。
问:您对我们的未来有什么样的期待?
张:我希望我们的学生在艺术领域可以做到德艺双馨、知行合一,我们学院的院训也是“大艺大德,大知大行”,希望全院师生都以这样的理念为基础,为繁荣我们的艺术事业作出贡献。
记者:刘夕菁 ?黄锐
摄像: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