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人:党委宣传部
- 时间:2022-12-12
- 点击:1591
- 来源:华龙网
编者按: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教育如何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引导一代代中国青年树立远大理想,把青春融入到国家民族的伟大叙事中去,肩负起历史的责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高校迫切需要答好时代问卷。
青春校园,朝气蓬勃;信仰之炬,越燃越亮。作为重庆市民办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一直在用实际行动为这个问题作答——切实做足育人大文章,唱响育人最强音,使教育教学更有温度、思想引领更有力度、立德树人更有效度。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郭晓彤)浇花要浇根,育人须育心。近年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愈发受到社会关注。去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专门下发《澳门金沙城中心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加强专业支撑和科学管理,着力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
守护好学生的心灵家园,高校应该如何作为?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全覆盖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授课……近年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结合学校实际,始终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努力打造育人阵地、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探索构建育人新模式,持续优化与改革,提升心理育人工作实效。
打造主阵地,锻造有能力的“主力军”
从“一间配备简单的咨询室”到“数间设施齐全的功能室”,从“2个人的战斗”变成“一群人的奋斗”,从“无人问津”到“师生关注”……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程曦谈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感慨颇多。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大力打造主阵地,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自学校2007年专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以来,中心功能不断完善,队伍不断壮大。目前,中心由1名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精神科医师及5名专职心理咨询师组成,严格按师生比不低于1:4000的比例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
为了让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更好地下沉学院、走进社区、贴近学生,中心在12个学院选配了12名心理专员,在每个班级设置“心理委员”、每个寝室设置“心理观察员”,形成了“学校-社区-学院-班级-寝室”数量庞大的五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
学校在注重提升辅导员队伍的心理工作技能,定期开展辅导员团体心理辅导技能培训的同时,也将朋辈心理辅导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重要补充,每学期通过主题心理班会、朋辈互助、团体活动等方式为班级同学提供心理支持,在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近期,学校十分关心疫情防控状态下辅导员队伍心理状态,面向全体辅导员开展了消极情绪疏导为主题的线上讲座。此外,我们也将班长、团支书、寝室长和学生会干部作为‘心理观察员’,对他们进行心理危机识别培训。”程曦介绍道。
拉起干预线,筑牢有温度的“防御网”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专职心理教师们时常用这句话提醒着自己,不论是宿舍楼顶,还是学生寝室,只要是需要他们的时候,永远冲在第一线,科学评估、果断处理,多次成功解决校园突发性事件,数次挽救过心理障碍学生的生命。
学校有一位女学生名叫小七(化名),因患有抑郁症、焦虑症休学一学期。辅导员将该情况上报后,学院和学校高度重视,为其配备专班专案,多方共同帮扶该学生。
学院和教务处、学生处等部门通力合作,通过绿色通道快速办理学生休学手续,为学生药物治疗争取时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专职心理教师定期帮学生疏导情绪,安排任课老师和同学悉心关照、耐心陪同,主动和学生母亲取得联系,经过劝导转变了家长观念,积极关注学生的病情。
最终,小七重返校园,在阳光下快乐成长。“很感谢我的学校和老师们没有放弃我,给了我信心和希望。经过不懈努力,我在重返校园后不仅完成了既定目标,还获得一系列国家级奖学金和学校的荣誉称号。”小七说。
小七的个案只是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坚持多元沁润与育德育心有效融合的一个缩影。学校积极构建咨询辅导、实践教育、预防干预、联合联动“四位一体”心理育人防御网,着力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2022年,中心共接待个体咨询507人次,进行线上专家问诊73人次;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群体因时因需地推出主题团体辅导,每年覆盖学生超两万人次。此外,中心打造了“3·25心理趣味运动会”和“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等品牌活动,以及心理成长微课大赛、心理成长训练营、“洞悉自我”朋辈团体互助等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浸润学生的心灵。学生参加重庆市大学生心理成长论坛及重庆市心理微课比赛取得优异成绩。
绘制体系图,打赢有胜算的“心理战”
高校心理健康工作主要面向青年群体,普遍缺乏社会经验,对于生活、学业中面临的重大困难、特殊情况较容易发生心理失衡乃至引发心理健康问题。如何更好地做好心理健康测评工作,以便精准地向需要帮助的学生伸出援手?
原来,每位重人科新生在刚刚踏进校园时,都会接到一个不可推脱的任务——大一新生心理普测筛查。入学后,学校在每月底还会对全校2万余名学生进行“心情温度计”筛查,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人际关系、饮食睡眠、情绪状态等以及自杀风险方面进行筛查,及时发现学生心理危机,最大程度预防心理危机事件发生。
平时,心理专职教师和辅导员、观察员在咨询时或日常发现的存在一定心理危机风险的群体,他们会即时建立心理关爱人群的信息数据库,以便进行分主体、分类别的追踪,全方位、无死角对学生心理健康状态进行监测。
在测评的基础上,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建立了完善的“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使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与预防工作得以快速、高效的开展,对于信息传达与危机事件应对有重要作用。
此外,学校还积极探索医校合作新模式,打通医校合作渠道,每周医院精神科教授进行线上专家问诊,为有就医及服药需求的同学提供就诊便利,规避因无法门诊随访或被迫停药带来的心理危机风险。
在共青团重庆市委、重庆市学生联合会公布的《2022年重庆市高校“一校一品”优秀团学工作品牌项目立项项目名单》中,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组织申报的《心理育人之“阳光心理塑造工程”》等项目成功入选,充分体现了学校通过团学工作品牌创建,不断丰富和完善心理育人体系,扎实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切实做到用“心”呵护,潜心育人。
原文链接:https://news.cqnews.net/1/detail/1051845176593289216/web/content_1051845176593289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