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金沙城中心

华龙网专题报道澳门金沙城中心教师队伍建设:厚德笃行做学问,求真创造炼名师
  • 发布人:党委宣传部
  • 时间:2020-11-17
  • 点击:3807
  • 来源:


?

1114日,华龙网以《厚德笃行做学问,求真创造炼名师》为题,专题报道澳门金沙城中心师资队伍建设发展情况和取得的辉煌成绩。报道以“专业队伍,源于专业管理;精益求精,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止;人科之师,教育建设中的中流砥柱;温故方能知师,继往开来绽新风”四个方面,客观介绍了澳门金沙城中心着力于教师队伍打造,在教师培养上取得了成就与亮点,全面展现了澳门金沙城中心过硬师资队伍为学校优异办学质量和良好发展远景奠定的坚实基础,形成的强大内核。

原文链接:http://education.cqnews.net/html/col611144.html

原文报道:


厚德笃行做学问求真创造炼名师

核心导读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建立于2000年5月。201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高校,成为重庆市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获批转设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2013年初,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应用技术型大学战略研究试点高校之一,积极创建西部领先、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应用技术型大学。2016年,学校获批成为重庆市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培育试点单位,也是重庆市迄今唯一一所立项建设专业硕士学位的民办高校。

历年来,为增强学校竞争力,提高教育实力,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着力于教师队伍打造,在教师培养上苦下功夫。

专业队伍,源于专业管理

目前,该校在校学生22004人,教师1152人,生师比19.1:1。教师队伍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559人,硕博教师占比73.55%。副教授及以上223人,高级职称占比31.5%。“双师双能型”教师172人,占自有专任教师总数的22.63 %。

此外,现有国家教学名师1人,省部级教学名师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人,省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6人,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18人次,重庆市优秀教师3人,重庆市最美教师3人。

中国现今经济发展态势良好,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对高等教育特别是学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学术水平,规范教师队伍的培养培训工作,有效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职业发展,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发布实施了一系列办法举措,如《一流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试行)》《教职员培养培训方案》《专业带头人遴选及培养管理办法》《辅导员导师制实施办法(试行)》。这些办法举措的颁布施行,推动着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站上新台阶。

为帮助学校新教师理解新时代大学教师职业深刻内涵,树立大学教师的职业精神,学校定期开展新教师专业发展集中研修。研修坚持以学校办学精神与育人理念为指导,从学科与教学规律两个视角,帮助新教师全面认清专业能力建设的重要性,更新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规范教学过程和教学行为,全面提升新入职教师教学能力及水平。

精益求精,前进脚步从未停止

学校围绕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时代新要求,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新使命,致力于造就一支师德修养高、教育理念新、教学能力强、教育科研意识与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为帮助学校中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适应学校建设一流民办应用型大学和内涵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学校结合办学精神与育人理念,由学校教师教育与职业发展中心牵头,对当年入选学校骨干教师择优培养资助计划的教师定期开展骨干教师研修工作。

骨干教师研修分集中研习和教研指导两部分,研修期1年。采取“专题讲授+教研指导”相结合的混合型培训方式,以专题讲授为基础,教研指导为重点。

在研修期间,学校为每位参训教师配备一名职业道德优良、教学经验丰富、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指导教师,采取传统“传、帮、带”的培育模式,指导参训教师在课题研究、学术论文的选题及撰写、教学管理经验的总结及提炼等方面对学员进行为期1年的“一对一”指导。

1. 指导参训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指导老师通过示范课、案例教学、专题研讨等形式,进一步规范参训教师教学过程和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设计、实施、分析能力,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书育人水平。

2. 指导参训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围绕参训教师在教学管理中遇到的难点及教育热点等确定研究课题,撰写教改或学术论文,并帮助其在国内有影响的报刊杂志上发表。

人科之师·教育建设的中流砥柱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经过系列培训以及有针对性地人才培养,多年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在工作岗位求真务实,在教学岗位一丝不苟的优秀教师。他们的出现,带动了学校整个教师体系的建设,助推学校发展走向新的高度。

刘卫华:重师爱课,在教书育人中常教常新

会计学教授,正高级双师双能型教师,现任工商学院常务副院长。主讲税务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公开发表论文二十余篇,核心论文十余篇,主编本科教材五部,主持省市级课题三项,主持国家开放大学课题、校级教改课题、校级精品课程各一项;曾获全国投资与建设征文一等奖、合川地税“营改增”专题征文二等奖、原西南大学育才学院系主任说专业建设二等奖、校级教学成果三等奖等荣誉称号。

雷静:育人重于教书,对学生进行浸润式教育

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系教师,副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员、重庆心理学会会员、重庆女性人才研究会会员。任教十余年,曾多次在学校、学院教学比赛中获奖,其中两次获得学院青年教师说课比赛一等奖;先后发表论文十余篇,参编教材一部,主持重庆市级项目三个、校级课题一个,主研市级、国家级项目各一项。

邓凌云:根系人科做教育筑梦远航写初心

现任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助理。曾荣获重庆市电工电子基础课实验案例设计大赛第三名,在学校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中多次荣获一等奖。多次被学院评为“优秀党员”“优秀教师”。主编和参编教材5部,发表教研科研论文8篇,主持和主研市级校级项目3项。

汪雪莲:以生为主,教学合一

先后在国家级、省专业杂志发表教学及学术论文9篇,承担参与市级教研课题3项,校级教研课题3项。参加中华护理学会全国护理本科院校教师临床技能竞赛,荣获团体三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巴渝工匠杯”重庆市第十二届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竞赛“护理技能”赛荣获个人三等奖;两次获得学校“优秀教师”称号;2020年被学校聘请为双师型教师。

鲁江坤:以学科竞赛引导教学,重视实践

计算机工程学院讲师,重庆市人工智能学会会员,计算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发表论文6篇,其中核心论文2篇;主编教材1部;主持教改科研项目5项,其中主持重庆市教委科技项目2项、重庆市教委教改项目1项、校级科研教改项目2项,主研参研省部级项目6项;获得优秀教师、优秀实习指导老师、教学技能竞赛等3项校级奖项。指导学生参加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蓝桥杯大赛获得国家级二等奖2次,市级二等奖、三等奖6次。

孙磊: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事

副教授,九三学社社员,建筑与设计学院环境设计系主任。重庆建筑装饰协会专家委员,虚拟现实技术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环境设计;发表CSSCI、CSCD及各类专业期刊等论文10余篇;编著出版《环境设计美学》《展厅设计》《视知觉训练》等教材4部;主持、参与省市级课题8项;设计作品多次荣获环境设计双年展、米兰设计周、中日设计交流展等各类展览大奖。

唐欣:“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副教授,先后担任学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副书记(主持工作)兼副院长。多次获得学校“年度、年终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公开发表教学、科研论文20余篇;主持主研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1部;参与教材编写3部。

唐念:因材施教,教研互补

硕士,副教授,现任体育学院公共体育教学部系主任。亚足联B级足球教练员,重庆市足协教练员讲师,重庆市、四川省校园足球遴选专家,重庆市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考试足球项目专家。现任校足球队主教练,多次带队获得重庆市大学生足球联赛前三名。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编教材2部;2019年负责开设的课程《校园足球基础技能》荣获重庆市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陈琳: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

学校外国语学院教研室主任。任教多年教学经验丰富,主要担任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工作,并负责专业英语教学工作日常安排及学生实习。先后担任《英语写作》、《英语教学法》、《英语教学技能》等课程教学,主持2019校级教改项目一个,是2019校级一流实践团队成员之一。

段茂升:从站稳讲台到站好讲台

学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重庆市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负责人、市级最佳在线教学团队负责人。主持、主研市级科研课题4项,主编教材2部,参编教材3部,发表论文10余篇。曾获重庆市第一、二届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学校课堂教学比赛、微课大赛一等奖,校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指导学生参加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重庆市大学生公文写作技能竞赛、重庆市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等获奖40余人次。

罗英: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学校学前教育学院副教授,2003年到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工作至今。2005年负责创建承担师范生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教育系,连续担任系主任14年;从2001年起从事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教育学、心理学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19年。2004年获学校第一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第一名,获评当年学校十大新闻人物;积极参与并主持市、校级科研项目多项,发表教育类核心期刊论文多篇;先后被评为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重庆市最美教师、校级优秀教师等。

范瑞利:教书育人,授业解惑

学校艺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系主任,副教授。从教十年,主持(主研)国家级、省部级人文社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课题)等20余项;主编专业教材2部;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承担的《电视纪录片制作》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担任主创及指导学生拍摄的微电影,在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国际微电影展映,参加重庆市微视频大赛、重庆市大学生艺术展演等专业活动(影展)获奖20余项。

豆雨思

学校政治与法律学院法学系主任、副教授,兼职律师。重庆市合川区法学会理事、重庆市女性人才研究会会员。参编本科教材5部,其中主编1部,副主编1部;公开发表论文14篇,其中北大核心6篇;主持省部级课题3部,参与主研省部级课题3部、区级重点课题1部。先后多次获学校“优秀教师”、“优秀党员”荣誉称号,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法院“优秀人民陪审员”荣誉称号。

温故方能知新,继往开来绽新风

随着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近年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反思总结自己在干部任免、干部队伍建设、教师待遇及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形成了一套具有鲜明特色的工作做法。

(一)开拓人才市场,吸纳引进高层次人才

学校结合国家方针政策,转变教师引进固化思维,充分发挥民办高校灵活用人机制优势,推行了“项目+人才”模式、“候鸟工程”、“星期六工程师”等柔性引进方式,扩大引进范围,提升引进数量与质量,带来的是丰富优秀的人才资源。目前通过项目引进了南京大学著名管理学教授周沛、哈尔滨工业大学著名建筑景观设计教授邵龙等海内外高校知名专家及学术带头人40余名,企业行业高级管理人员及高精尖技能人才20余名,为学校专业及学科建设发展注入了充足的“燃料”。

(二)推行择优资助,打造一流教师团队

学校根据专任教师的职称设立了卓越教师、英才教师、骨干教师、新秀教师四个资助类别,按照教授100%、副教授100%、讲师50%、助教20%的比例,在全校范围内选拔优秀教师进行资助。在资助过程中,根据教师专业、学历、职称个体差异,针对师德师风、教学、科研、继续教育等方面为教师制定为期3年的“教师择优资助计划”,并于每年11月对资助人员组织相应考核,同时给予3000、2000、800、300元/月不等的资助金。自2014年实施以来,学校已资助卓越教师、英才教师、骨干教师、新秀教师等共计384人次。通过资助培养,优化了学校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近三年取得副高及以上职称晋升的80名教师中,74人享受了择优资助培养;取得中级职称晋升的133人中,43人享受了择优资助培养。择优资助计划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学校职称结构,提高了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教师对学校的满意度、认可度大幅提升,归属感明显改善,教师队伍活力显著增强。

(三)创新教师培训模式,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学校主动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组织教师学习前沿课程。除了常规的岗前培训、学历进修、海外研修等业务培训外,还积极组织网络培训,联合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共同为全校教师搭建网络培训平台,每年为教师提供50门在线培训课程,并根据教师的发展需求,不断更新平台的课程内容。网络技术与教师培训的有机结合,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让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在平台参加网络直播讲座、点播培训课程、专题讨论、论坛交流等培训环节。网络培训的开展在丰富教师理论知识的同时,增长了教师的见识,加快了教师自我思维与他人思维的大融合,进一步提升了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结语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

让我们拭目以待,期待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师资力量更加雄厚,教学成果再创新高!


?

?